



传统阅读和屏幕阅读是当今大学生可以选择的两种阅读方式。所谓传统阅读,就是通过阅读以图书、报刊等以纸质印刷为载体的文本来获取信息。而屏幕阅读是借助计算机、网络、电子产品等载体所进行的超文本阅读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,屏幕阅读的地位日渐提高并与传统阅读平分秋色。不同阅读方式各有千秋,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才是可取之道。
①向左走,捧卷品茗的慢阅读
大学生活纵然五光十色,纷扰奔忙,但总有人愿偷得半日浮生,泡一杯清茶,选一个阳光和煦的角落,捧一本书静静品赏。以忙为乐的潮流随时间流逝,“慢”这一概念又重新回到了同学们的生活中。
不少同学已经放下手机、电脑,推开图书馆厚重的大门,开始重新体悟“慢阅读”的乐趣。在一个关于纸质书和电子书取向的调查中,八成同学更愿意选择阅读纸质书。原因很简单:“质感”。2014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姝认为读书是一种神圣的仪式。捧一本书,静坐品读,不明之处可用笔圈点,也可来回翻阅查找,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。辽宁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张小坤也表示赞同,“中国汉字方方正正的美感、精美的装帧设计、淡淡的书香、厚重的质感是电子书无法代替的。”他们所追求的质感不仅仅是纸张、装帧、油墨香气等书籍本身的质感,更是慢阅读所带来的宁静愉悦的心情。
纸质书在带给同学们生活享受的同时,也存在一些不便利的因素。如不易随身携带、成本较高等。不少同学也表达了对信息时代纸质书前途的担忧。网络的普及、数字版权技术的成熟、显示技术的提高都会对传统阅读产生很大的冲击。但大多数同学还是对纸质书的发展十分看好。2014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王婷婷充满信心地说:“经典是要反复研究和品味的。人在不同的时期读同一本书的感受是不同的,纸质书可以长期留存于人的视野中。未来的发展总趋势是光明的。”辽宁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宁宁对于纸质书未来的发展同样充满了自信。她说: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,网络阅读成为时尚。网络阅读属于快餐式、浏览式阅读,具有随意性、跳跃性和碎片化的特点,是一种浅阅读。而纸质书阅读则是一种体验情境、获得知识、汲取智慧的深阅读。就我本人而言,我喜欢读纸质书。因为阅读纸质书有助于培养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。阅读纸质书有真实感,我们能够放慢阅读,感受书卷中的真实。而且一本好书需要慢慢地品读、品味。我认为,阅读会永远存在,而不同的阅读方式应该是互相配合、合理利用,从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。”屏幕阅读借着网络化、信息化大行其道,反而能促进人们思考传统的意义。传统阅读不仅仅需要继承,更需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适应社会潮流,谋求新发展。
在辽宁大学,由图书馆吹响传统阅读改革的号角。辽宁大学图书馆是省级、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;省内唯一、东北首家联合国文献托存图书馆。辽宁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、辽宁省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均设在辽宁大学。藏书丰富,环境清幽。为同学们提供了起点极高的硬件设施。同时,为了适应“微”时代的要求,图书馆开通了属于自己的微博、微信平台,时时刻刻与同学们交流,发挥了很好的纽带作用。辽宁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宁宁认为在信息时代,图书馆要有所为,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地位,从“信息提供”向“知识服务”转变。通过有效的知识组织推进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,实现知识共享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,加速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。图书馆把握时代潮流无疑给那些担忧传统阅读发展的同学吃了一记“定心丸”。图书馆率先垂范地改革,也是图书馆对所获得的“书香校园”称号的最好诠释。
传统阅读不仅仅意味着一种阅读方式,还代表这一种“慢”的阅读理念,更体现着一种闲适自然的生活方式。沐浴着阳光,身边墨香萦绕,时而凝神沉思,时而会心一笑。从字里行间汲取智慧,从书页翻飞间培养气质,从慢阅读中收获心灵的宁静。
(张靓)
②向右走,手指划出来的快节奏
时针一点一点地走,书本一页一页地翻。终于,我们来到了这个时代:时针不走,我们也能知道时间,书页不翻,我们也能够阅读。
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,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。科技的产物很多,其中让人感触极深的莫过于屏幕阅读的发展了。计算机的出现,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,更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。现在,以iPad、电子阅读器、手机为代表的阅读产品,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,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。
电子文章的阅读首先要借助于电脑设备,而且要懂得如何操作、如何检索、链接。操作越熟练越能有效阅读,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。所以,大部分选择电子阅读的都是年轻人,尤其是大学生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阅读证明电子阅读的确有过人之处。201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于明阳同学就热衷于电子阅读:“我看纸质书确实比较少。选择电子书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方便携带和阅读,随时随地都能掏出手机看想看的书。比如我们在公交和地铁上的时候。相对而言纸质书就会很占地方。另一个原因是电子书一般都是免费提供下载的,而有些新出版的书也只需要付少量的钱就可以在网上看到。电子书可以帮助我们省下很多买纸质书的钱,这种方式经济实惠,自然是我们学生的首选啦。”有相同选择的还有2013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白云同学:“电子书多实用方便啊,而且选择面很广,很适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。更重要的一点是,现在造纸还要砍伐树木,太不环保了!电子书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,还为环保做了贡献。”
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东西总会有阴影面,电子书也是一样。当同学们将它的好处娓娓道来时,我们同样需要考虑它的弊端。首先,电子阅读大多采用超文本形式,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。读者缺乏独立思考,使得阅读流于表面。其次,电子阅读需要以电子设备为载体,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感到眼睛疲劳。不但阅读效率低下,而且对眼睛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。
但是,瑕不掩瑜,总的来说,电子阅读还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在与广播影视学院的陈老师交流中,她提到一些有关国外电子书的使用情况的问题。陈老师说,在美国,纸质书的价格相对电子书的价格而言比较高,很多大学生因此选择了二手教材。虽然书贵,但是美国人的阅读习惯还是很好的,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阅读电子书。在美国的公交车和地铁上,有许多的人都在用一种叫“kindle”的电子阅读器阅读。
其实,电子书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阅读解闷小帮手,在课堂上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提倡开设“电子课堂”,甚至一些中学里已经用IPAD上课这样与时代接轨的上课方式。
广泛的涉猎可以让同学们从电子书中汲取文学营养,培养文学灵感。日积月累,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。阅读,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。电子阅读更是一种便捷的阅读方式。有书可读,何乐而不为呢?
(李奕奕)
③ 利害之辩,鱼和熊掌或可兼得
传统阅读如同一支精心编排的舞。品读每一本好书就像在思想的聚光灯下轻舞飞扬。而屏幕阅读则如一叶轻舟,能让人自由地徜徉于广博的信息海洋。当我们泛舟海上,欣赏无边无际的壮阔时,也不应该忘记舞台上绚丽的灯光。
传统阅读与屏幕阅读并非针尖对麦芒的对立,不是一道谁取代谁的单项选择题。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互补与融合。正如同2014级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王雪昕所言:“在拥有海量化信息的网络化社会,屏幕阅读的优点不容忽视,其搜索信息的便捷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。而且它更多时候是免费阅读与下载,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成本。当然,屏幕阅读也存在着影响视力,易使内容‘快餐化’等不足。”传统阅读恰好能弥补屏幕阅读的缺陷。来自2014级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王楠同学便提到:“传统阅读更易于使自己享受读书的乐趣,能更快地沉浸于书中的世界。”给内心带来放松与愉悦的同时,又延展了思考深度的传统阅读正是对屏幕阅读的一种必要补充。
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,传统阅读和屏幕阅读并不冲突,依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往往会获得阅读的最大效益。2013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燕同学就说道:“当一个人可以利用的时间较多,想要获取比较古典或者比较权威性的知识时可以选择传统阅读。闲暇的午后,在图书馆静静地看书也是一种乐趣。如果时间较匆忙,书本又不方便携带,在手机或其他网络载体上进行屏幕阅读也不失为好的选择。”而经济也是选择的依据之一。若经济不允许,可以从图书馆借阅,也可以从有优惠的购书网站购买,或者直接下载电子书。
传统阅读与屏幕阅读本质相同,只是阅读方式有所不同。正如我校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韩艳丽老师的生动比喻:“阅读英语文章有精读和泛读之分。传统阅读如同精读,屏幕阅读则像泛读,不能单纯地说谁好或谁不好。”两者各有千秋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,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专注于阅读本身,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之上。来自2013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于晴同学就提到了“阅读方式并不决定最终获取知识的结果,关键在于你所选择的阅读内容。”
无论是捧卷品茗带来的闲适恬静,还是手指尖划出来的快节奏,都来源于阅读本身的乐趣。当思维行走于这快慢之间,左手一本好书,右手一部手机,衍生出精神世界的一片新天地。
(禄璞)
好读书,多读书,读好书
君子爱书,取之有道。一本好书,能使你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;一本好书,能让你有从未有过的深刻体悟;一本好书,能带你领略美不胜收的风景。以下这些名校校长推荐的书,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。
《乡土中国》
推荐人: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
推荐理由:这本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。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,发人深省。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参考。
《大数据时代》
推荐人: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
推荐理由:大数据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走进信息社会,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,而且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社会的转型和制度的创新。
《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》
推荐人:复旦大学校长 杨玉良
推荐理由:阅读这本书,希望大家注意两个问题:第一,是关于知识分子的道义;第二,是人类施以暴行的能力。人应该是向善的,在我们内心必须有做人的底线,而知识分子最大的义务,应该是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底线,引导社会建立善,抵御恶。
《中国哲学简史》
推荐人:武汉大学校长 李晓红
推荐理由:该书探讨了诸子百家的起源,明辨了宗教和哲学的区别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,视界高远、参古纳今、化繁为简、脉络分明、尽显大家风范、该书对当下中国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哲理思维,不无裨益。
《时间简史》
推荐人:宁夏大学校长 何建国
推荐理由:它用简单、简介、简朴的语言阐述了神秘、神奇、深奥的宇宙原理,打开这本书、走进这本书,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浩瀚的宇宙、神秘的地球、黑洞、空间和时间……这本书不仅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,也能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、启迪人们的智慧,更能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世界。
(张靓)
结语:
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屏幕阅读,只要能物尽其用、获取知识、提升气质、丰富生活,那就是有意义的。读书足以怡情,足以博彩,足以长才。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。多读书,积累的是丰富的阅历;好读书,积累的是美好的品行;读好书,积累的是超凡的气质。让油墨香气伴你行过四年辽大之路,让手不释卷的美行陪你走过漫长人生。
本期策划:王日历、于明阳、张靓、禄璞、李奕奕